Sendai Mediatheque(仙台媒體中心)

 

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,簡稱smt),是在仙台市開設的複合文化設施。於20011月開館,由伊東豐雄設計。

 

概要

mediatheque在法文中的意思是「收納媒體的架子」。而仙台媒體中心是收集、保存了書籍,加上錄影帶DVDCDCD-ROM之類,以影像音樂為首的多種表現媒體。除了直接向來館者提供服務之外,也透過網頁進行市民的文化收容。

館內除了「媒體中心」的功能之外,還有藝術工作室藝廊。而1樓的開放式廣場,也活躍了藝術、音樂(Live)和文化活動。為此,做為仙台藝術關聯發信地、集客力的功能,讓周圍聚集了藝術相關店和民營企業。

鑲在1樓的玻璃可以自由開關,在仙台定禪寺大街爵士音樂節之際,南側的玻璃全都會打開來進行藝術活動。和仙台光之祭典有關的活動也會在此舉行。

這樣的仙台媒體中心,讓許多面向定禪寺大街的仙台祭典和活動得以舉行,更飛快地提升定禪寺大街的功能,大大地發展了市府當局所謂的「學都仙台」「樂都仙台」。

再者,做為建築物的仙台媒體中心,也有很高的評價。伊東豐雄設計的這個建築,是由六塊地板(金屬板),十三根形狀像搖晃海草,稱為管柱的鐵骨獨立軸之單純構造,構成地下2層,地上7層所有的空間。這種建築思想,與以「柱」來建的既有日本住屋相同。此外整面的玻璃,能從外面直接看到支柱的骨架結構,另一方面,在從中環視種滿櫸樹的定禪寺大街之際,裡外之間也充滿了一體感。由於這樣的構造和設計的優秀,從世界各國而來的建築相關人士,帶著相機來訪的人很多。仙台的流行雜誌COLOR等)和電視節目、電影之類的外景拍攝也增加了。

 

建築

 

經過

 

為了代替西公園上老化的仙台市民圖書館,加上從以前就希望能設置振興其他文化活動的公立美術藝廊,因而計畫於仙台市營公車的停車場空地設立新的文化設施。

在競圖之際,被任命為審査委員長的磯崎新提議,不單是只有書本的,圖書館藝廊的複合體,還是要能夠收藏、閱覽、欣賞影像,音樂……等所有媒體的「媒體中心」。

特徵

現代大樓的構造,多半都以框架結構的梁柱所組成。那是根據上個世紀初由密斯所提出的「通用空間」(universal space)概念,由均質的梁柱構造涵括建築內所有的機能,以及科比意所提出的「多米諾系統」(Domino System),亦即建築還原了以柱子和地板,穿越上下樓層的階梯為最低必要限度的構成要素,所延伸出來的構造形式。

伊東豐雄打破了框架結構建築的均質性,呈現出新建築應有的樣子。通常框架結構都會盡量建出相等間隔的四角柱,而他卻分解為許多形成螺旋狀的細鐵柱,做出透明柱子的內部(管柱),計畫盡量以不規則的配置方式,形成做為不均質場所的內部空間。這樣的管柱貫通了地板,也具備了設備系統,電梯和階梯,從屋頂採光和通風……之類,由縱處得以看見內部的核心作用。

很明顯地,這是嘗試超越「近代建築」、「科比意」和「多米諾系統」,接受了「解體梁柱概念」的挑戰。世界一流的建築師嘗試藉由對近代建築的批判思考,來產生新的建築形式,而其中伊東的仙台媒體中心是壓倒性的存在,對世界(特別是歐洲)的建築界造成了衝擊。

獲獎

  • 2001年 優秀設計大獎最優獎
  • 2002年 BCS(建築業協會)獎
  • 世界建築東亞區最佳建築獎
  • 東京創新大獎媒體環境獎

仙台市民圖書館

它遷至媒體中心的2∼4F。雖與媒體中心的內裝、外裝結合成為現代化的圖書館,但對於百萬人口都市的中央圖書館而言,閱覽的空間仍嫌太小,因而飽受「可利用閱覽空間的時段僅有一次三小時」的批判。

   

相關連結

仙台媒體中心官方網站

 

資料來源: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4%BB%99%E5%8F%B0%E5%AA%92%E9%AB%94%E4%B8%AD%E5%BF%8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