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書介紹
書名: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作者:畢恆達 |
||||
以下摘自畢恆達---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: 撰寫博士論文的時候,家裡的馬桶刷得特別乾淨。原來每天坐在電腦前面,卻經常連一個字也寫不出來,於是就猛刷馬桶、擦地板。心中即使煩躁,卻也不敢外出看電影、逛街,這樣會有罪惡感,只好做些像是刷馬桶這種具有正當性的工作,其實是在逃避,只要找到能夠不要寫論文的理由就好。而我其他也正在寫論文的同學,則有的打毛線、有的畫畫、有的學打坐,似乎論文遇到瓶頸,每個人就會自然發展出第二專長。我們開玩笑,也許論文口試當天,可以同時辦個作品展覽。 然而指導教授因為脫離學生年代久遠,無法體會學生的痛處;坊間雖然不缺研究方法的書籍,但是大都講些應然的大原則,無法回答研究生涯的具體處境。「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:論文寫作的枕邊書」這本書,野心不大,但願能夠成為研究生撰寫論文的枕邊書,讓研究生在寫作的痛苦深淵中還能安然入睡。 |
||||
以下摘自書評: 台灣大學畢恆達教授最近出了一本新書「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---論文寫作的枕邊書」。光看書名頗令人有遐想空間,要不是有副標,感覺不出這是一本研究方法的書。從畢老師的代序中看出,書名是經過共同討論、網路票選得來,而書名的文字口吻,是以研究生立場發言,從教授轉換成學生,彷彿說出多數研究生的心聲與想法,最急需瞭解的是論文究竟要如何寫成。 嚴格說來,這只是一本關於論文寫作的書,從研究主題選定、文獻回顧、研究方法、問題意識、分析與發現、結論,到未來研究方向。然而畢老師卻能在所舉的例子當中,援引性別相關的文句,正好呼應出畢老師十多年來醞釀性別研究的功力,在此發揮! 既使只是講論文寫作,書末附錄也提及學術研究中的性別歧視。稍有一點sense的人都知道,這種歧視現象在學術界中是存在的。包括男性中心,就是以男性為參考座標,從男人觀點來看世界。例如當我們提到戰爭,其實多半是男人的戰爭,女人只是戰利品。其次是以偏蓋全,研究者可能只處理男人問題,卻概括所有人。第三是性別不敏感,就是性別盲,常見的問題資料有性別選項,但多數研究者不對性別加以分析。第四是雙重標準,我們經常看到「男人和他的太太」,少見「女人和他的先生」;有未婚媽媽,沒有未婚爸爸;只問媽媽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,卻不問爸爸相同問題等等。性別適當性,就是假設某種行為比較適合某種性別,如果有人不符合就算偏差。唯家庭論,只是以家庭為單位,忽略每一個成員。性別二元對立,過渡強調與誇大男女生理差異。 除了內容精闢外,這本書的封面設計是以畢老師研究室書櫃為背景,並添加許多可愛的布偶,讓原本硬梆梆的研究方法,在視覺上有軟化的效果。至於作者紐約廁所自拍照片,據說有些教授不以為然。學術就非得嚴肅的令人敬而遠之,還是平易近人比較好?紐約本身是畢老師都市空間研究能量的獲取,廁所正好反映出性別空間最激烈的場域,自拍則翻轉主流論述的對於身體負面價值,學術能夠輕鬆以對,才能更加貼近讀者的心。 妳/你覺得寫論文像什麼?寫論文就像談戀愛,讓人情不自禁享受當中沸點情趣;卻也讓人掙扎、煎熬與失眠。當我漸漸陷入愛河,畢恆達想說的就在「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」。 |
||||
文字及網頁編輯:陳冠伶 |
||||